外需受俄乌战争的不确定性、今年高基数以及全球衰退预期影响,明年需求如何不确定性较大。
以上扩产大军中,一部分企业出于保障原材料供应的考虑外;在对全产业链投资的企业中,也有部分企业因地方政府很难单独审批无下游转化的工业硅扩产项目,因此选择投资光伏全产业链。数据显示,安徽省低铁石英原矿平均含税价格从2020年的160元/吨上升至2021年的200元/吨,增幅达25%。
同月,南玻A合资公司参与安徽省凤阳县灵山-木屐山矿区新16号段玻璃用石英岩矿采矿权竞拍,以9.3亿元竞得15年(含基建期6个月)采矿权。其中,江阴龙源、欧晶科技是中环股份石英坩埚的供应商。然而,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产能集中,在未来激烈的价格竞争下,将成为企业坚实护城墙还是沉重的包袱呢?。目前,国内主要坩锅企业有江阴龙源、宁夏晶隆、欧晶科技、阳光硅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而仅在5个月前,福莱特刚刚宣布完成收购大华矿业100%股权和三力矿业100%股权。
今年7月,光伏玻璃龙头福莱特以最高报价33.8亿元,竞得安徽省凤阳县灵山-木屐山矿区新13号段玻璃用石英岩矿24年的采矿权,此矿区的玻璃用石英岩矿资源量达11700.5万吨。据机构测算,2022年~2024年,全球光伏坩埚原料高纯石英砂需求量分别为6.75万吨、8.96万吨、11.00万吨,供需缺口将分别达到0.45万吨、1.36万吨、2.05万吨。有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总体指引,有国家各部委的政策支持,我国的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事业将顺利完成。
《意见》同时指出,加强网源规划建设衔接,支撑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国家能源局称,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光伏设备对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机理和规律,以及农光互补项目的适用范围,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的基础上,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集约化利用。《意见》还提到,提升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并做好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大力推动光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这股浪潮之下。
业内人士认为:《通知》和此次约谈有利于为光伏行业引导完全竞争格局,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在这个伟大的转折中,光伏将扮演主要角色。
文件指出,建立完善以光伏、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准体系,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有力支撑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布式能源等开发建设、并网运行和消纳利用。10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光伏业凸显新优势》的文章,文中提到:这十年,我国光伏发电的平均度电成本下降约70%,有力支撑了光伏发电进入平价无补贴阶段,为后续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十年,分布式光伏加快发展、风光大基地快速推进。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做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服务各级电网企业和供电企业要积极做好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服务,依法简化并网手续,优化服务流程,推广线上服务应用,确保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应并尽并,消纳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六、国家能源局:加大对农业光伏发展的支持力度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0454号(农业水利类039号)提案答复函中提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高度关注并积极支持农业光伏发展,积极推动光伏产业和现代农业、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取得综合效益,推动农业生产与清洁发电的有机结合,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创收,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可再生能源开发、农村负荷增长等情况,在深入挖掘消纳潜力基础上,适时推进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实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多元化负荷的灵活接入,提升农村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光伏玻璃价格大概率将长周期下降,也是匹配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行的产业链逻辑,光伏企业的超额利润将更源于低成本、高效率扩张带来的市场份额的提升。但是,需求的景气和快速的扩产究竟是不是等同于企业的增长和股价的增长呢?事实证明并不必然,我们可以通过回溯浮法玻璃发展历程得到一些启示。
实际上从20212022年光伏玻璃价格持续低位下的盈利水平来看,实际看到的头部企业和后置位企业的利润率差距在行业景气低位上是在进一步放大的。同期浮法玻璃产能供给端亦不受限,20022005年全国浮法日熔量维持在5万t/d以下,2006年后则随着需求的扩容产能逐年增长,2014年末浮法玻璃总产能已接近20万t/d,较2005年翻两番。
而从浮法玻璃企业发展角度,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浮法产能优胜劣汰的过程当中,最后走出来的头部玻璃企业大部分是福建系玻璃企业。需求强景气的背后是市场化逐利下的供给增加,行业周期属性并未消散:20052011年供需双旺,玻璃价格淡旺季波动,而20122015年地产需求增速收敛,玻璃作为高温连续生产行业,供给端产能具有较强刚性,持续产能释放造成阶段性供需失衡,浮法玻璃价格一路下行,2015年全国白玻均价低点1138元/吨,较2011年均价峰值腰斩。
包括在浮法玻璃这样一个竞争非常成熟的市场里,各家企业仍然长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成本梯队。我们观察到,2006年全国鲜有停产冷修产线,2015年停产冷修线则超6万t/d(彼时标志事件是全国产能最大的浮法玻璃企业华尔润停产清算,浙江玻璃则被旗滨收购),冷修线占比超全国浮法玻璃总产能的1/3。从另一个层面看,在工艺稳定的重资产制造业里,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成本差距更加难以消弭。当人们谈论玻璃时,按照惯性思维,常常觉得浮法玻璃下游是周期性较强的建筑行业,而光伏玻璃下游是高速成长的光伏行业,各大光伏玻璃企业都在如火如荼的扩产建设中,从而将浮法玻璃定义为过剩产业,将光伏玻璃视作新兴产业。高速扩产的十年20052014年,是地产需求高速扩容的十年,也是浮法玻璃产能高速扩产的十年,大背景与2020年始的光伏玻璃相似。因为浮法和压延的制造工艺稳定,因此小企业没有通过技术变革弯道超车的机会,而又因为重资产的属性,规模不仅仅意味着更优的单耗,也意味着更优的采购价格优势。
市场此前普遍觉得头部光伏玻璃企业成本优势来源于大窑炉,进而认为头部企业的成本优势将随着新一轮行业大窑炉投产而逐步削弱。光伏玻璃和浮法玻璃有相似的资产属性和工艺特征。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光伏玻璃赛道未来大概率将沿着周期成长路径演绎,长周期需求扩容但伴随中短期供需的周期扰动。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而言,光伏玻璃龙头企业将是穿越周期的、赛道长期持有的更优选择,而不是基于对行业需求景气的浅层判断就认为所有企业在行业东风中都能实现突飞猛进,与其分散精力广撒网,不如选对池塘钓大鱼。
我们已然看到2015年后地产行业成熟期浮法玻璃行业快速走向集中,头部企业凭借更低的成本抗波动能力快速并购小企业,市场份额加速扩张,反观小企业因经营不善或环保持续关停。类似于20202021年光伏玻璃供给缺口造成价格暴涨,进而全行业高盈利的情况或难以再次发生,供需双升之下的光伏玻璃行业,可能正如上一个10年中的浮法玻璃行业,仍难逃周期波动。
制造成本更高且建线成本更大的企业盈利难以支撑长周期持续扩张,建线成本及制造成本更具优势的企业将脱颖而出。价格的低迷驱使企业竞争演绎为成本的比拼,高成本经营不善的企业被迫关停出清。2005年我国房屋竣工面积约5.3亿平方米,而后开启十年扩容周期,2014年竣工面积峰值达10.7亿平方米,年竣工体量实现翻倍。偶然之中有必然,聚焦主业、对工艺及成本等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其成功关键。
2020年年初,全国光伏玻璃产能不超过3万t/d,而截至2022年7月底光伏玻璃产能已超过6万t/d,年复合增速达到30%,2022年上半年公开的上光伏玻璃听证会的产能更是达到10万日熔量量级。资产属性层面,浮法玻璃与光伏玻璃皆为工艺稳定的重资产制造业,而产品性质皆为无差异的大宗品类,龙头企业可复制的规模优势(最低的建线成本建设最大的产线,且砂矿等资源禀赋优势)及成本优势(最低的制造成本)将成为定义行业终局的决定力量。
正确认识光伏玻璃的高景气对照到当前的光伏玻璃行业,需求的景气同样是伪命题,光伏玻璃赛道的高景气并不代表光伏玻璃价格持续的高弹性,更不代表行业景气之下所有公司都会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和盈利资产属性层面,浮法玻璃与光伏玻璃皆为工艺稳定的重资产制造业,而产品性质皆为无差异的大宗品类,龙头企业可复制的规模优势(最低的建线成本建设最大的产线,且砂矿等资源禀赋优势)及成本优势(最低的制造成本)将成为定义行业终局的决定力量。
价格的低迷驱使企业竞争演绎为成本的比拼,高成本经营不善的企业被迫关停出清。实际上从20212022年光伏玻璃价格持续低位下的盈利水平来看,实际看到的头部企业和后置位企业的利润率差距在行业景气低位上是在进一步放大的。
市场此前普遍觉得头部光伏玻璃企业成本优势来源于大窑炉,进而认为头部企业的成本优势将随着新一轮行业大窑炉投产而逐步削弱。当人们谈论玻璃时,按照惯性思维,常常觉得浮法玻璃下游是周期性较强的建筑行业,而光伏玻璃下游是高速成长的光伏行业,各大光伏玻璃企业都在如火如荼的扩产建设中,从而将浮法玻璃定义为过剩产业,将光伏玻璃视作新兴产业。包括在浮法玻璃这样一个竞争非常成熟的市场里,各家企业仍然长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成本梯队。偶然之中有必然,聚焦主业、对工艺及成本等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其成功关键。
需求强景气的背后是市场化逐利下的供给增加,行业周期属性并未消散:20052011年供需双旺,玻璃价格淡旺季波动,而20122015年地产需求增速收敛,玻璃作为高温连续生产行业,供给端产能具有较强刚性,持续产能释放造成阶段性供需失衡,浮法玻璃价格一路下行,2015年全国白玻均价低点1138元/吨,较2011年均价峰值腰斩。同期浮法玻璃产能供给端亦不受限,20022005年全国浮法日熔量维持在5万t/d以下,2006年后则随着需求的扩容产能逐年增长,2014年末浮法玻璃总产能已接近20万t/d,较2005年翻两番。
我们观察到,2006年全国鲜有停产冷修产线,2015年停产冷修线则超6万t/d(彼时标志事件是全国产能最大的浮法玻璃企业华尔润停产清算,浙江玻璃则被旗滨收购),冷修线占比超全国浮法玻璃总产能的1/3。正确认识光伏玻璃的高景气对照到当前的光伏玻璃行业,需求的景气同样是伪命题,光伏玻璃赛道的高景气并不代表光伏玻璃价格持续的高弹性,更不代表行业景气之下所有公司都会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和盈利。
高速扩产的十年20052014年,是地产需求高速扩容的十年,也是浮法玻璃产能高速扩产的十年,大背景与2020年始的光伏玻璃相似。因为浮法和压延的制造工艺稳定,因此小企业没有通过技术变革弯道超车的机会,而又因为重资产的属性,规模不仅仅意味着更优的单耗,也意味着更优的采购价格优势。